News Release

祝贺!复旦教授沈维孝、彭慧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

今天(11月22日),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。根据《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》《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(试行)》等规定,中国科学院2023年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。中国工程院2023年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。复旦大学数学中心首席教授、相辉研究院相辉学者沈维孝,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,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

获奖感言

“今后我将不仅专注于动力系统研究,还会立足基础研究,在数学领域做更广阔的探索。”


个人介绍


沈维孝,1975年5月生。200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数理科学研究科数理科学博士学位。曾先后在英国、中国、新加坡等高校任职。2015年加入复旦大学,现为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、副主任,数学中心动力系统科研团队带头人,数学科学学院教授,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首批相辉学者。


沈维孝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中动力系统理论的研究,工作深刻且富有原创性和影响力,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之一。他在低维动力系统的研究中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公认的突破性成果,这些成果发表在顶尖数学杂志Ann.of Math.和Invent.Math.(共9篇)等重要期刊。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包括菲尔兹奖得主Avila、Smirnov以及二十余位国际数学家大会(ICM)邀请报告人在内的众多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,并引发了许多后续研究。


他与合作者彻底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——实一维双曲系统的稠密性猜想,不仅在“实一维情形解决了Smale的猜想”,也为更一般的Palis猜想的解决“开辟了道路”,被菲尔茨奖获得者斯梅尔列为 “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”。2009年,他以历届最年轻获奖者的身份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,2014年又应邀在ICM作45分钟报告(与van Strien合作),2021年获科学探索奖,2023年入选新基石研究员。曾任2018年ICM动力系统和常微分方程组邀请报告遴选委员会委员。




获奖感言

“希望复旦能培养经得住历史检验的、对人类社会发展发挥正面作用的顶尖科学家。”


个人介绍


彭慧胜,1976年7月生,1999年获得东华大学学士学位,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硕士学位,2006年获得美国Tulane大学博士学位。现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、系主任。


彭慧胜长期致力于高分子纤维器件的研究。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纤维状能源与电子器件的研究思路,并围绕这一核心思路,创建了通过碳纳米管螺旋取向组装制备高分子复合纤维的普适方法,发现了取向导电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机制,精准调控高分子链构象,制备出一系列兼具优异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复合纤维材料;突破传统器件平面叠层结构的研究范式,设计了普适性的纤维器件结构模型,揭示了该类器件中电荷高效传输与高曲率界面稳定机制;创建出具有发电、储能、显示等全新功能的高分子纤维器件;建立了不同功能纤维器件高效协同工作的集成方法,构建出新型柔性织物集成系统。基于上述基础研究成果,开发出系列纤维材料与器件新产品,部分产品已实现工业应用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。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,推动了高分子材料化学领域的发展。


他作为第一完成人,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,领衔的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、2022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(2项)。




Address: 2005 Songhu Road, Shanghai, China

Postcode: 200438 Tel: 021-31243880 Fax: 021-31244000

Email: scms@fudan.edu.cn

Copyright @2016All Aight Reserved.Shanghai Center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